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前世今生数码口琴教学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前世今生数码口琴教学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代老中师生,现如今过得怎么样?
不能以第一学历判断老中师生的水平,他们都是当年最优秀的人,有的已经退休;有的现在也是业务骨干或重要领导。
我教书30年了,提起老中师生,我心里是由衷佩服,我个人认为“包分配”的都可以算作老中师生。
1***7恢复高考,许多人考上中师,他们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那个时候,许多老师毕业以后出来就是学校的顶梁柱,尤其是有些人教高中,培养出很多大学生;而且他们还通过培训、通过函授提高水平,提升学历。也有许多人成了公务员,担任重要职务,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那个时候,农村家庭能够有一个考上中师,是村上甚至是乡镇的大事情,往往是一个村或一个乡镇的状元!
那个时候,一流学生初中毕业考中师中专。只要考上中师中专,就可以包分配,就吃皇粮国税,就有了铁饭碗;二流学生读高中考大学。
现在看来,上世纪90年初期的许多中师、中专生,都是清华北大的料(我就是80年代末期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曾经教过一个班,一二名读中师,当了初中老师;第三名读高中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现在已经是大学教授!
因此,“老中师生”是委屈的一代,默默无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们中有些人已经退休,享受天伦之乐。更有有些人仍然在各个行业是主力军:有大学老师、高中、初中、小学老师,也有公务员,学校领导等等。
总体来看,“老中师生”素质高,工作勤奋努力,在各行各业都非常优秀!不能用所谓的“第一学历”来判断“老中师生”的水平!
一代中师生毕业后被分配本地州的各个县市,各个乡镇,村村寨寨,像一颗颗珍珠洒落在各个学校。
我了解的是1986年毕业的这届中师生,有几位是我的同事,我常常听到他们的故事,倍受感动。
一、曾经的老中师生踌躇满志,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走上了工作岗位
这是一批初中优秀毕业生,当时要成绩拔尖的,才能进得了师范。他们口语基本功扎实,书写功底扎实。
他们毕业的时候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怀揣着教育梦想,奔赴在教育岗位上,走上了三尺讲台。很多人这一站就是30多年,直到青丝变白发。
这一届中师生曾经同窗苦读四载,但是现在人生之路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有的改了行从政,有的下海做生意,有的成了当地书画领域的大咖。更多的还战斗在教育战线上,有的成了当地的名师,教育行家,有的还默默地扎根在边远的山区,还有的已经在村寨娶了当地的姑娘,在山区学校安了家 。
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可谓不苦。很多人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一师一校,复式教学,还有的一人创办一所村小。工作辛苦,工资很低,生活清贫。但是他们和家长、学生亲如一家,幸福感很高。
说实话,那样的生活条件,那样重的工作量,我很难想象如果是自己会怎样。也没有什么鲜花和掌声,他们只是默默做着老师该做的一切。
我是八四年毕业的老师范生,说实话当年选择师范学校还是因为家在农村,一个“穷”字了得。听说上师范有伙食费补助,毕业就拿工资了,就上了。其实按照我的成绩,如果家庭条件好,上个高中,考个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好在一路走来虽辛苦,但也知足了。学历上,先中师后函授专科到最后自学本科,不管怎么说合格了。调了几所学校,从初级中学到普通高中,现在在一所中专学校任职。教师资格最终也混到了中高。现学校在城乡结合部,离省城不远,二、三十公里就到市区了。娶了个商品粮户口没正式工作的老婆,只敢生一个孩子,碰巧是个男孩。一个人拿工资养活三个人,可想而知当年的生活有多么拮据。好在本人脑子不笨,在房价最低的时候,借钱买了几套房子,少了十***账,还了九***了,还欠一***账。现日子好过多了,儿子大学毕业接着就考上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又考上公务员,老婆打工满十五年工龄,去年也拿到国家退休金了。还有几年我也要退休了,回过头来看,虽辛苦也值得。人一定要想得开,知足长乐。我经常跟老伴说,一转眼就老了,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把身体搞好,不给医院和孩子添麻烦就得了。
师范毕业转眼三十多年了,想当年在班里我也是个不老实分子,一心想找个女同学,摆脱农村苦力。也曾经给同班的女同学写了一封求爱信,女同学也约我谈了两次话,后来毕业了也没确定恋爱关系。再后来工作后,听说那位女同学改行从政,到了市***上班,我的心彻底凉了。当初被分配到农村一所初级中学任教,偏远地方不好找对象,所以最后就找到现在的老婆。前几年在一个同学儿子的婚礼现场遇到了我的那位女同学,我们已三十年未见了,我一下子就没认出她,唉!都老了!可她的女儿才十来岁,后来有位同学说,我的那位初恋同学差点就单身了,她三十几岁才结婚。我心里窃喜,难道她一直在等我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前世今生数码口琴教学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前世今生数码口琴教学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