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有哪些公司在研究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 令中国骄傲的两项科技创新成绩?
- 奥秘杂志停刊了吗?
-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在《Science》《Nature》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有多难?发表了意味着什么?
有哪些公司在研究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来谈几点意见,供读者参考。
量子计算机技术革命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科学家尊循的研究与应用路经,对推动量子工程应用很可能起到巨大的主导引领作用。因为量子计算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提高很巨大的可能的数量级快速发展,很可能撑起智能时代的技术支撑。让我们共同来讨论量子计算机相关问题,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量子计算产业链可能的情况。当前科技创新靠前的几十个国家都有专门的高科技公司和大型科技创新单位在研究应用型量子计算产业链条。我用下图来展示。
二,量子计算机商用预测。目前谷歌公司己经宣布可能率先实现了量子霸权,但事实上距离商业应用至少还有五到十年的距离。那中国🇨🇳的量子计算机可能有自己的路经,我们走的是圶实基础,打牢要素构件,一举实现商业应用的路经。我们来看下一张图对商业应用的基本预测。
三,量子计算机各国企业的情况。我们可能例举出当前的中国🇨🇳企业,美国企业,日本企业等的情况。但是随时间推移,可能五年后又有一大批世界各国有能力有技术有专利有顶级人才的公司顶上来进入下一代量子计算机企业行列。我们暂用图表举出当前的量子计算机企业情况。
四,量子计算机的定义与优势。在全球量子计算机应用之前,可能还要向神话般是个迷,但是当普遍应用时,各国应用量子计算机的操作者就十分清楚这东东了。我还是用一个图表来简化介绍吧,一目了然啊。
五,量子计算机的物理体系。我们了解量子计算机,应当系统来认知,所以我把相关体系简单归纳,比较系统介绍。我用几强图表来简化说说吧(概念与应用,选择性),大体上说明白了。
六,发展历程介绍。量子计算机已经开始了可能的应用第一代也是初等级阶段的研究开发应用。当然不成熟,要升级要纠错要换代要应用场景的实践等等。我用两个图表来简单介绍量子计算机发展的一个过程。
七,量子革命。我个人把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开发创新应用叫量子革命,是因为我们知道,量子计算机广泛应用生产生活实践,会推进智能化时代快速发展。***定十五年二十年后聚变反应堆即新能源新动能问题彻底解决了,那有量子计算机量子工程助推作用,很可能催生大批的新一代的科学技术专业方向路经,也可能引爆引发人类社会产生一个科技成果大爆发阶段。我个人期待如此。我还是用一个图表来简介吧。
以上几点意见,个人认为比较系统地简单介绍量子计算机问题了。供读者参考。
提到量子计算,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神秘。毫不夸张的说,量子计算已经真正的开始改变世界了,也许下一次技术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全球和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
与经典算法不同,量子计算虽然操纵的计算单元也是比特,但是此比特非彼比特。量子比特可以处于0和1两 种状态按照任意比例的叠加,而且按照量子系统的可叠加性,多个量子比特也可以并行处理运算。这样,量子计算可以执行更加复杂的计算。
(1)量子计算全能型选手——微软
微软的量子计算研究基于一种被称为“拓扑量子比特”的量子信息单位。二十年前, 数学天才Michael Freedman 加盟微软理论研究团队并开发出首个拓扑量子位,同时也拉开了微软布局量子计算的序幕。
2017年 9 月 25 日微软 Ignite 大会上,微软展示了拓扑量子位以及硬件软件生态系统开发方面取得的进展,其中包括与 Visual Studio 深度集成,同时适用于量子模拟器和量子计算机的新型编程语言。拓扑量子计算机最初的用途之一就是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加快训练算法的劳动密集型流程。据微软首席研究与战略官 Craig Mundie 透露,如果量子计算能应用于微软人工智能助理小娜 Cortana ,对她进行算法训练的时间就有机会从一个月缩短为一天。
(2)走向实用化的谷歌
2009年,谷歌开始投入到量子计算的研究中,2013年从加拿大创业公司D-W***e Systems***购了一台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当时被称作“全球首台商用的量子计算机”。2017年4月,谷歌称在年底打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以超越传统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实现49个量子比特的操控,实现“量子霸权”。
经过多年的研究,谷歌量子计算逐渐走向实用化,其提出了三个早期量子计算装置的可行商业化应用量子模拟、量子***优化和量子***样。并开放了开源量子计算软件OpenFermion,用户免费使用,化学家和材料学家可以利用谷歌软件改编算法和方程,使之能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
(3)IBM多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量子计算机被认为是最完美的计算机,具有高速、精准、安全和低功耗等优势。很多人认为它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但目前这种计算机还只是理论上存在,什么时候能研发出来?目前来看,大家如果想有像现在的计算机这样的一个通用计量子计算机的话,这个时间还很长,10年以内我们觉得都做不到,那么在未来5年里面,我们觉得有可能出现一些突破的是专用量子计算,也就是说专门去解决一些特定问题的部分。
令中国骄傲的两项科技创新成绩?
中国骄傲的两个科技创新:
1、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58年英国科学家因牛胰岛素结构分析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自然》杂志预测人工合成还将是遥远的事。中国科学家为此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上报国家获批,立为1959年科研项目,代号“601”。6年以后,1965年9月,以纽经义为首的攻关协作小组宣布:中国以化学方式人工合成了结构与活性完全一样的牛胰岛素。
2、北斗导航。上世纪90年代,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启动,中国加入其中,但受到排斥。为此我们选择了退出,开始了自主研究道路:2000年研制出北斗一号,主要是服务国内;2010年研制出北斗二号,主要服务亚太地区;2020年研制北斗三号,主要是服务全球。目前北斗三号成功开通。
奥秘杂志停刊了吗?
没有停刊,奥秘杂志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指导性读物。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已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国内的科研[_a***_]者在《Science》《Nature》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有多难?发表了意味着什么?
现状就是这样,学术评价体系不够公平公正完善, 就得依赖相对公正的高水平期刊。
要想摆脱依赖,不能停留在喊不公平、然后抹黑sci、攻击外国期刊,要培养自己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和出版集团,有了话语权再改那样水到渠成。片面否定外国老牌期刊,情况只会更糟,基础科学更容易被权利、金钱、人情侵蚀。
草根组想发一篇肯定比登天还难。
隔壁实验室发过nature,我放一组数据,就知道发篇nature science代表什么:
2016年4月,陈华伟老师老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Continuous directional water transport on the peristome surface of Nepenthes alata》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这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在该杂志的首篇论文。陈老师及团队也凭借这项成果轰动一时,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而这篇论文灵感的源头始于课题组成员在2013年观察到的“水在猪笼草口沿能自动地自下而上搬运”现象;
自那开始,陈华伟老师仿佛“开挂”:
- 2016年,入选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
- 2017年,被评为教授;
- 2017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17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2018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
- 2021年,获评科学探索奖;
- ……
总结——论一篇《Nature》的威力。
诚然,每一项研究成果的背后,无疑凝聚了整个团队的智慧与汗水。虽然陈华伟老师取得上面的成绩不仅仅因为这一篇Nature,但也确实有密切的关系。在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中,有真正「突破性」的成果还是非常重要的。
发表Nature和Science还是不容易的。毕竟每年也就发表那么几百篇文章。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很难,因为也经常看到不少比较一般的工作发表在上面。比如说,上面不少工作相比和其子刊甚至JACS,PRL,AM等专业顶刊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在创新性上是偏低的。能发在Science,Nature正刊上,部分是靠内容,部分是靠运气,部分是靠人脉。Science,Nature的编辑也追热点,喜欢包装忽悠,让不少没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发在了上面,误导了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和经费管理者。好的内容,还是只有通过理性分析独立思考来分辨,或者靠时间来检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