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_users/cache/tupian/1.gif)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本人管理小硕,马上毕业,目前签约了南京的中电55所。西安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521所)现在也有意要我?
建议去给钱多的地方。现在事业编制也没什么实惠,以前还能分房,目前事业编制与企业编制的最大区别是不交养老保险,且事业退休金比企业(社保)多。不过,等你退休时早并轨啦,目前已经纳入改革日程了。
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事业身份员工和企业身份员工都有,且重用、提职不考虑身份的,除非做到所长这个级别。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流动也没有问题的,已经接轨了,事业的到企业视同缴纳社保,只要单位开个证明就行;企业到事业,社保个人部分暂时封存,何时离开再解冻,继续有效。
以后,人才流动是常态,你现在是事业编制不能保证一辈子,且身份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何苦放着7K不要而去拿4K呢?何况南京比西安发展空间更大。
仅此建议噢 ;-)
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兵团这样的编制,兵团的规模一般有多大?
兵团是国共两党在***时期都存在的一种编制体制,这一称谓存在较长的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在淮海战役中,国军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等,而***这边也有宋时轮兵团(9兵团)等,在建国时共有19个兵团。
兵团在人民军队里也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建国后评定干部级别和授衔的时候,兵团是一个重要的级别。 一般兵团干部要对应于行政5级或6级,军衔则对应于上将或中将军衔。可见兵团地位是非常高的。
那么兵团到底有多大规模?
其实也没有定论,有的兵团人数多一些,有一些兵团人数少一些,这要看当时各军区和野战军发展的情况而定。那时也没有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三三制编成,加之通信不方便,指挥作战手段单一,各军之间协同作战又有客观需求,要能够遂行战役级的任务,所以兵团就应运而生。
兵团一般由几个军或纵队组成,如上边我们提到的三野9兵团,以原华东野战军所辖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机关各一部组成。下辖第二十军(原第一纵队)、第二十七军(原第九纵队)、第三十军(原第十二纵队)、第三十三军。
1950年1月,第三野战军调整部队序列,兵团下辖第二十、第二十三、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军。原所辖第三十军调归中国人民***海军。同年5月,在四川起义的原***军第十六兵团经改编后.归第九兵团指挥。1955年4月.兵团***正式撤销。
由此可见,兵团一般是由几个或数个纵队或军组成的,是处于大军区和军中间的一级指挥机关,相当于现在集团军,其人数大约10万左右,***时有些发展好的兵团可能会更大一些。
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兵团这级指挥机构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是军区、军这样的等级编制,兵团成为这一时期的特殊标志,但兵团级干部的称号却一直存在。
兵团是1948年整编之后的编制单位。各野战军因条件不相同,所以各兵团编制并不一致。当时编制序号为20个主力兵团,西北(第一)野战军编制2个兵团。中原(第二)野战军编制第3至第6是四个兵团。华东(第三)野战军编制第7至第11兵团5个兵团。东北(第四)野战军编制第12至17是6个兵团。华北军区是第18至20的三个兵团。其中,实际空缺了第6、第11、第16、第17四个兵团。
在这些兵团中,第一野战军兵力最少,虽然两个兵团同样辖6个军,总计15.5万,就是说每个兵团平均只有7万兵力。
第二野战军合3个兵团10个军,兵力28万,平均每个兵团9万。
第三野战军合4个兵团16个军,兵力58万,平均每个兵团14万多。
第四野战军合4个兵团12个军,兵力70万,但四野各军是四三大编制,就是军辖四个师,师辖三团,因此每个兵团近17万。
华北军区三个兵团合计大约25万。每个兵团大体兵力8万。
至于其他安抚国军改编部队就不说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