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骄数码科技平台

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都说摄影曝光要“白+黑-”,怎么理解?能举个例子吗?

都说摄影曝光要“白+黑-”,怎么理解?能举个例子吗?

怎么理解曝光的白加黑减

白加黑减不是适合所有的场景拍摄,只有在拍摄物体是纯白色或纯黑色的情况下,相机智能系统会认为物体过曝或欠曝,会自动降低白色的曝光和拉高黑色的曝光,本身白色和黑色的物体就成了灰白和灰黑的状态(也就是18度灰),所以要加曝光补偿和减曝光补偿去还原白色与黑色的纯度。

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理解了曝光白加黑减的原理,那就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白加,什么情况下要黑减了。

1.黑减

比如,拍摄黑色背景人像或其它物体,是要用白加还是黑减呢?

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正常曝光下,黑色的背景相机会认为背景曝光不足,会自动提亮黑色,此时背景的细节材质可能会看得很清楚,很显然,这样的画面会分散注意力,还显脏。

所以肯定要黑减。

黑减使画面黑色的部分变得更黑,画面简洁,人像突出。

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黑背景物体时,测光模式为点测光,主体与背景不要靠得太近,用大光圈可更好控制背景的纯黑。

都说摄影曝光要“白+黑-”,怎么理解?能举个例子吗?

曝光补偿有正向和反向之分,即增加与减少曝光补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依据“白加黑减”口诀来判断是做正向还是负向曝光补偿。那么,到底该怎么理解白加黑减?

曝光补偿前后对比图

如何理解白加黑减?

白加黑减,即拍摄整体偏亮(白)的场景时要增加曝光,拍摄整体偏暗(黑)的场景时要减曝光。“白”并不是指单纯的白色,而是泛指一切颜色看上去比较亮、比较浅的景物,如雪、雾、白云、浅色的墙体、亮色的衣服等;同理,“黑”也并不是单指黑色,泛指一切颜色看上去比较暗的、深的景物,如夜景、深色衣服等。

拍雪景时就要增加一至两档曝光补偿,这样拍出来的雪才会更加洁白。

通过增加曝光补偿,使人的皮肤变得白皙。

什么时候“白加”,什么时候“黑减”?

关键就看画面中,“白”和“黑”哪个占主导,如拍摄白色云景、雾景、雪景,由于画面中大部分是“白”,拍摄时结果可能偏灰暗,应该在对画面中的白色进行点测光的基础上,根据场景的明暗比例,增加曝光补偿。

拍摄雪山,增加0.7档曝光补偿,使雪变得更加洁白,画面优美。

而花卉拍摄时,如果被摄主***于深色背景的前面,由于画面中大部分是“黑”,拍摄结果可能会偏亮,此时可以通过降低曝光补偿以适当降低曝光量,将背景拍摄成纯黑色或者深色,从而突显前景处的花朵。

【山晓图话】-简述“白加黑减”

“白加黑减”是为了弥补相机自动测光的缺陷。具体说拍摄整体偏亮(白)的场景如天空、水面、雪景、等场景时要增加曝光;拍摄整体偏暗(黑)的场景如黑色的背景、昏暗的室内等要减曝光。 现代相机测光系统把测得的光线亮度与相机预设的18°灰的标准亮度进行比较,大于18°灰的,相机就在标准曝光量的基础上自动减少曝光量,小于18度灰的,就要增加曝光量,使其最终达到18度灰的曝光标准。

统一***用18°的结果,就是把所有物体都当作灰色对待。一般的场景,大部分物体的反射率接近18°(或平均值为18°),相机自动曝光结果还比较准确。但如果拍摄雪景或黑板这类反射率远大于或小于18°的物体,结果就会背离这个结果。

例1(白加):

这两张照片基本在同一时间地点拍的,镜头面对大面积的天空和水面,前者自动曝光拍摄,结果画面灰暗,色彩不饱和;后者增加了曝光量,画面明亮,色彩饱和。

例2(黑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码摄影实践教学大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scmtw.com/post/1452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